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碩博連讀生王宏燕來自新疆✋,她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是農民的女兒👩🏻🚒,是土地的孩子。豐收時爺爺奶奶的笑容是她最甜的記憶,服務“三農”的種子自小就在心裏悄然生根🤵🏽♂️🤳🏿。
情系橘農,堅守為農初心🦸🏼♂️。從新疆戈壁到江西紅土地,王宏燕的求學目標一直與農業相關。來南昌大學碩博連讀,她選擇從事農業生態學研究⚂,首先關註到的就是柑橘病蟲害生物防治課題🕜。
在贛南革命老區🦸🏻♂️🏵,柑橘種植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可是👨🏿🍳,果樹反復害蟎讓橘農們苦不堪言,而且打藥除蟎導致的害蟎抗性問題已經陷入“藥越打越勤,量越打越多”的惡性循環,農業面源汙染、農藥殘留等生態問題也接踵而至,這讓密切關註柑橘病蟲害情況的王宏燕揪心不已。
究竟該如何綠色、高效🍊、低成本防控柑橘病蟲害👢?這是困擾王宏燕的難題💚𓀀,也是整個產業所面臨的困境之一👨🍳。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王宏燕“紮根”橘園,為尋找橘園生物防治蟎的優勢種,即使被蚊子包圍依然一動不動🧑🏻🦼➡️;為馴化蟎蟲,養蟲房經常一待就是一整天。她腦海裏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為了控製住害蟎,讓農民多掙錢🔠,讓大家能吃到健康的臍橙。
築夢科研,創新惠農技術。“其實♥︎,生物防治才是最好的辦法🧑🏻🍼🔮。”王宏燕暗下決心。然而要想在橘園應用以蟎治蟎技術🫶🏿,她必須攻破低成本大量繁殖的行業難題。
如何讓自己培育的生物防治蟎繁殖能力再快一點、捕食能力再強一些?王宏燕在導師夏斌教授的指導下🌁,費盡心力、經歷了幾千次的蟎蟲飼料配比調試🤲🏻,最終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防治蟎種“巴氏新小綏蟎”和“尼氏真綏蟎”低成本大量擴繁技術,成功突破了低成本大量繁殖的行業難題,並發表了SCI2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作為團隊代表多次在國際會議上進行學術交流👨🔬。
而生物防治技術推廣問題讓王宏燕再次徹夜難眠。一次偶然的學習交流,讓智慧農業決策系統與以蟎治蟎生物防治技術融合的想法逐漸萌生。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一套帶有江西溫度的以蟎治蟎生物防治服務體系逐漸形成👰🏼,成果“釋放巴氏新小綏蟎控製柑橘全爪蟎技術規程”已形成江西省地方標準,並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年來👭,王宏燕依托南昌大學生物防治團隊🦹🏿、立足江西柑橘產業,以贛南革命老區綠色鄉村振興為己任🧙🏽,以瑞金、興國等臍橙園為示範👨👧👧,覆蓋江西8縣(市)56村😰,累計推廣應用141.44萬畝👨🏽🚀,畝產量平均提高148.56公斤🧻💂🏽♂️。
厚植熱土,助力鄉村振興。“我要在基層繼續前進,用微薄的力量打通創新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裏’”。王宏燕深入農村基層第一線🍓,帶領一批又一批生態學子建立了13個生物防治示範區⚡️,最大限度減少了農藥使用頻次和農藥使用量🙏🏽,降低經濟成本300多萬元。
行業專家的高度認可,村民豐收的笑容🛤,讓王宏燕越來越確定“以蟎治蟎”生物防治技術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她打造的生物防治示範區產生的效應🧑🏻⚖️,目前在揚州大學、江西師範大學、井岡山大學、贛南師範大學等10 余所高校相關專業推廣應用,受眾學生近 1500 名,產生了廣泛影響和示範作用🧚🏿♀️。
為了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王宏燕聯合有誌青年共同成立了生物防治技術服務公司🧎🏻➡️。借助校外實踐基地進行生物防治推廣🙆🏼♂️💅,不斷拓展種植戶和企業實習基地,分別在湖南懷化、江西瑞金、易家河等地建立合作關系,用行動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誓言。
求學路上,王宏燕不負韶華😿。她是2021年度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國家金獎項目第一負責人🔕⤵️,是江西省2022年度“博士十佳實踐之星”(第一名),是2022年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是第十三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江西省金獎項目核心成員,還是南昌橙意蟎蟎農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服務有限公司的創始人🕵🏻💆🏽♀️。
從科普走進校園,到田間調查、鄉村推廣,再到見證村民大豐收,王宏燕讓自己一直堅守的生物防治項目成為百姓口中推動鄉村振興、幫扶百姓增收的好項目,為江西農業綠色崛起貢獻青春力量🧑🏽🔬,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青春方案。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